返回主站 >>
首 页
市委政研室
·工作机构
·通知公告
·贯彻落实
·学习型干部
·部委文件
·调研动态
·学术专栏
·他山之石
市编办
·工作机构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编制人事信息
·部委文件
·学习型干部
·改革创新
·经验交流
·规划计划
·行政许可事项公开
·办事指南
·资料下载
·政务信箱
市委改革办
·工作机构
·政策导向
·外地经验
·改革研究
·珠海实践
·专题报道
·改革互动(留言板)
市委党校
·工作机构
·通知公告
·贯彻落实
·学习型干部
·部委文件
·学术专栏
·他山之石
·党校教研
·部委办信箱
市委党史研究室
·工作机构
·工作动态
·历届党代会
·党史人物
·党史编研
·党史知识
·革命史迹
·党史大事记
您现在浏览的位置是:
他山之石
珠三角与港澳动态(2016年第7期)
2016-07-01
 

 

 

●广州:容错机制写入广东自贸区条例

●佛山:顺德国地税推行一门式联合办税

●江门: 今年提出7大方面39大项改革重点任务

●肇庆: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扶持政策

●深圳: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出炉深圳蝉联全国第一

●东莞:专业镇经济实力雄厚协同创新能力突出

●惠州:发挥“壳牌”效应 打造石化产业

●中山:建公共平台提高普惠服务着力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

●香港:香港大学生在内地创业渐成风气

●澳门:134项原产澳门产品将零关税进入内地

 

 

广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6月21,广州市人社局官网公布了《关于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6-2020)(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聘用制度、公开招聘制度等六个方面拿出23条举措,阐明了今后五年广州事业单位的改革路径。

    根据指导意见,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离岗创业,离岗3年为一期,最多不超过两期。离岗期间,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常设岗位中设置创新创业岗,签订离岗协议,作为保留人事关系、任职资格、连续计算工龄的依据;离岗创业科研人员的人事档案由原单位管理,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建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人才联合聘用机制,允许兼职兼薪。

    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事业单位引进企业中具有创新实践成果的科研人员制度,经考核合格可办理交流手续。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现有工作人员难以满足重大创新项目或课题研究需要的,可自主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选择部分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部分专业,试点从具有企业任职经历的科研人员中新聘工程类教师,试点将企业任职经历作为高校工程类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做好科研人员在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流动时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促进人才双向自由流动。此外,完善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机制,公益一类、二类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可按规定交流岗位。

   指导意见还提出,鼓励南沙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大胆改革创新。探索法定机构实施职责法定、以事定费、用人自主的人事管理新政策,开展公开招聘国()外人员的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除了3类特殊岗位外,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公开招聘。同时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

 

   佛山:顺德国地税推行一门式联合办税

 

620顺德区国地税一门式联合办税服务厅、24小时联合自助办税厅在顺德区行政服务中心举行揭幕仪式,并正式投入使用。
  一门式联合办税服务厅设在顺德区行政服务中心,共设咨询辅导区、办税服务区、自助办税区、等候休息区、办税填单区五大功能分区。其中,办税服务区设置31个一线窗口、26个复式窗口,纳税人只需在同一个窗口,便可办齐国地税的所有业务,让市民享受流程“瘦身”带来的效率升级体验。
  同时,联合办税服务厅开设24小时自助服务厅,设置国地税自助办税服务终端,为纳税人提供8小时以外的全天候延伸服务。
  顺德在今年2月底被确定为全省国地税合作县级示范区试点之一。顺德国地税在梳理和整合国地税办税服务厅213项税收业务的基础上,形成18项拟简化的流程事项,覆盖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前台办税各环节。下一步,顺德各镇街要加紧加快推进一门式联合办税厅建设,确保一门式改革协调推进、落地见效。

 

江门今年提出7大方面39大项改革重点任务

 

  近日,《江门市全面深化改革2016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改革要点》)正式印发,共提出了7大方面39大项的改革重点任务。《改革要点》在将13项国家级改革试点、23项省级改革试点列入改革要点的基础上,结合江门实际进行探索创新,富有江门特色的改革“自选动作”占了整个《改革要点》的三分之一,比如围绕“六新六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深化“邑门式”行政服务等。

  经济领域。创新驱动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改革方向。《改革要点》提出,江门要落实中央和省“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做好“六新六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重大发展平台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规划建设。探索实践经济区、产业园区投融资和管理运营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强化科技金融合作,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建设“邑科贷”政银服务平台。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鼓励利用和发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各类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大力发展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创客中心等新型平台。

  涉及企业的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方面。《改革要点》指出,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全面清理规范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推广应用网上办事大厅手机版,加快建设全市电子证照系统,推进建立企业专属网页和市民个人网页。推进全市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全市各部门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广和深化“邑门式”行政服务。

  社会领域。今年江门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江门今年在民生领域改革的一大重点。根据《改革要点》,今年江门要实施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服务实验项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参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加快推进江门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江门市中医药职业学院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快民办教育发展。参与推进内地高等学校与港澳知名大学在粤合作办学试点。

  就业和保障方面,江门将建立统一规范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和衔接共享机制,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和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深化“大民政”工作,创新农村底线民生服务模式,推进江海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等。

  政治领域。江门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相关改革安排的基础上,还将推进人大代表联络室工作,实现全市镇(街)设立人大代表联络室的全覆盖,并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立法,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完善立法论证、听证制度。

  今年是换届年,为此《改革要点》也提出,要健全换届工作机制,严格实行违反换届纪律案件查核专办制度,严格执行干部档案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双核查”,完善“七部门联审把关”制度,贯彻省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探索建立“裸官”任职岗位管理的有效机制等。

加强反腐败制度机制保障是《改革要点》中的最后一个大项。《改革要点》提出,要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专题报告制度,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制度。全面实行基层党委向上一级党委和纪委报告主体责任履行情况制度。实现市直部门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加强派驻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县级巡察制度。推进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全面实行线索处置和执纪审查“两报告”工作。

 

肇庆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扶持政策

 

    近日,市政府印发《肇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2017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0家,到2020年底达到300家。
  截至2015年底,肇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139家,与珠三角兄弟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对于肇庆实施追赶型发展,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案》指出,要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激发企业创新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完善财务管理,建立创新体制,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方案》要求,全市各级科技部门要对辖区企业开展系统的摸底调查,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为核心内容,分类建立市和各县(市、区)细化到企业的年度高企存量、计划申报认定和复审企业工作台账。根据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不同的企业采取个性化的分类指导,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发展,需要载体作为支撑。肇庆将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东南经济板块县(市、区)为重点,支持各类科技(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器建设,打造成为肇庆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摇篮和聚集高地。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导向作用和科技金融对科技产业的扶持作用,继续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肇庆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倾斜扶持,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成长;鼓励和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增加研发费投入,搭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创新平台。
  在大力推动现有科技型企业转化的同时,肇庆将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进驻肇庆。
  此外,肇庆将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从2016年起,列出专项扶持资金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工作。对上一年度首次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每家一次性补助10万元。对上一年度通过复审或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每家一次性补助8万元。对上一年度企业通过认定的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每一项给予1万元的后补助资金,每个企业每年最高可补助10项。在市级各项财政支持的项目评审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分值权重,使高新技术企业在政府扶持政策中得到优先支持。各县(市、区)、肇庆高新区对市财政给予补助的项目,按照不低于市级补助标准的50%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出炉

深圳蝉联全国第一

 

    今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出版社与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在京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4次报告》。,继2014年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首超香港后,2015年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继续位居第一,这是深圳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一。

  该报告的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分别为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台北、天津、北京、苏州、澳门和无锡。与2014年相比,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名单没有显著变化,只有广州超越台北跻身第四位,北京超越苏州跻身第七位。从十强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中西部地区无一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从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来看,重庆、成都、武汉分列第五位、第八位和第九位,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天津的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最高,而澳门的综合效率竞争力指数优势明显。

  同时,对289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实证研究显示,2015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十强分别为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澳门、广州、杭州、苏州、南京和青岛。与2014年相比,青岛取代厦门进入可持续竞争力十强城市之列,深圳延续了近年来的良好势头,超越澳门,跻身可持续竞争力十强城市第四位。

  在可持续竞争力的六大分项里,深圳在2015年知识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中超越上海,位居第二;在和谐城市竞争力指数和全域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深圳均紧随香港、澳门,居内地城市第一;在信息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深圳紧随广州、上海,位居第三。报告充分肯定了深圳和谐城市建设,并把《深圳市——开放包容的和谐之都》案例列入典型案例分析,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区,在通过制度和方法创新,不断推动外来人口有序融入城市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为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另外,在宜商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深圳位居第五位;在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深圳位居第六位。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对全国38个主要大城市的“城市病”测度显示,城市竞争力强的城市,“城市病”也日趋严重。人口单中心过度聚集是导致“城市病”的重要原因,深圳、北京、广州、上海四个一线城市均排在“城市病”指数的前十位。

 

东莞专业镇经济实力雄厚

协同创新能力突出

 

近日,广东省专业镇协同创新工作现场会在东莞召开。东莞以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为先导,以专业化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专业镇协同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一个基本全面覆盖、三个明显提升”。

“一个基本全覆盖”是指东莞全市32个镇街当中,有30个镇街共获认定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34(其中有4个镇街分别拥有2个不同产业的专业镇称号)

同事,这些专业镇有着各自的协同创新优势,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集中体现在“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服务水平”等三个方面的明显增强。

以专业镇的经济实力来说,2015年,全市专业镇地区生产总值达5050.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0.5%。而2013年专业镇地区的生产总值为3149.2亿元。2015年专业镇特色产业工业产值合计5544.4亿元,而2013年这一数据为4048.9亿元。可见东莞的专业镇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创新是东莞专业镇的核心,直接影响到专业镇的“智造”水平。数据显示,2013年东莞各专业镇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1060.7亿元,而到了2015年,各专业镇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69家,总产值达到2241.9亿元,分别增长98.7%111%。而在专利申请方面,2013年各专业镇的专利申请数量为1829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为3101件,到了2015年,专利申请数量达32389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则达到8904件。数据说明东莞专业镇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东莞各专业镇在服务水平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数据显示,目前全市专业镇建有创新平台12个,其中建设有研发、检测、培训、产业孵化等功能的大型专业化创新服务平台3家,并集聚了创新服务机构521个,构建了镇与市级平台及更高中心机构的合作关系。

 

惠州:发挥“壳牌”效应打造石化产业

 

近日,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与来访的壳牌化工业务全球总裁、中海壳牌董事长范霍赋进行会谈,就加快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建设等进行深入交流,达成了重要共识。

“惠州有今天的成就,壳牌公司功不可没。”陈奕威说,近年来惠州抓住了与壳牌和中海油进行战略合作的重大机遇,中海油与壳牌的合作成为中外合作的典范,中海油与惠州的合作成为央企地方合作的典范。中海壳牌对惠州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惠州引进壳牌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引进的不仅是项目、资金,更是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高水平人才。尤其是壳牌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惠州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要把壳牌作为企业发展的标杆。

陈奕威指出,“十三五”时期,惠州要实现GDP年均增长9.5%,石化产业规模3000亿以上,需要壳牌继续支持。希望双方加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既定的时间表推动乙烯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同时,希望壳牌将更多优质中下游项目集中到惠州,利用壳牌在石化行业影响力,充分发挥“壳牌效应”,引领更多石化企业落户惠州,助推惠州经济发展。

范霍赋对惠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帮助中海壳牌在惠州发展,特别是支持和帮助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建设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中海壳牌在惠州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最好的炼化企业之一。目前乙烯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惠州在全国炼化领域的竞争力。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推进项目建设,为惠州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贡献力量。

 

中山建公共平台提高普惠服务

着力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

 

今年省经信委公示了“2016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 (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支持首台(套)装备的研发与使用专题项目”。珠江西岸“六市一区”37个项目共获得扶持资金7015.33万元。中山以11个项目在数量上位居第一,以1787.52万元资金量位居第二。

人力成本提高、产能过剩等,驱使中山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得不转型升级,但单靠企业一己之力,转型压力非常大。今年112日,中山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亮相,中山市经信局引进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作为运营方。据了解,硕泰是一家服务于制造业企业升级改造的高科技企业,中山经过多方考察后将其从青岛引进。

作为 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中重要一员,中山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更多的却是一些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山市引入这一公共平台,对中山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具普惠性。

据中山市经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山全市共有工作母机入库企业316家。全市经省认定的工作母机企业有120家,其中省骨干母机企业达85家,2015年实现产值269.69亿元,骨干企业数量和产值分别占全省的22.13%25.06%。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46家,其中省级69家、国家级2家。

去年,省里和中山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52017年,省财政将统筹安排150多亿元,集中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山市财政三年安排10.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技术改造,不少企业起码可获得投入资金30%的补贴。

 

香港大学生在内地创业渐成风气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香港学生到内地高校就读、香港与内地交流增多等,不少港籍学生选择在内地就业、创业,渐成风气。

近日,多位在内地就读的港籍大学生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希望未来可以留在内地工作,内地经济发展快、选择机会多、就业平台大等是他们看好的因素。

北京高校香港学生联合会理事长、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大三的何晋炜对记者透露,目前大约有2000名港澳籍学生在北京高校就读,其中香港籍学生约1500人。该联合会理事会现有会员500人,主要为在京就读的香港大学生,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港生有在内地就业的意愿,其余则会选择回到香港就业,或继续读书深造。

在何晋炜看来,现在内地鼓励年轻人创业的氛围十分浓厚,也是香港年轻人选择到内地创业的好时机,因为与香港相比,内地有更多的机会和更低的资金成本。

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目前在清华大学就读研究生的香港学生胡启明认为,选择在内地发展,主要是看中内地更多的机会,自己的创意、想法等也可得到充分的实现。

胡启明从读本科即开始尝试自主创业,组建原创乐队、筹建音乐公司,还开办咖啡馆。他认为,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流动性低,经济增长趋缓导致创业更为困难;而内地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机会更是无处不在。对文化创意产业感兴趣的他,还认为内地在文化底蕴、文化消费等方面具有比香港更多的优势,这些都更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

去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现已在厦门就业的香港男生纪凯斯表示,选择留在内地发展,是因为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发现内地发展速度极快,而且人才济济,内地企业的国际化速度也远超自己想象。纪凯斯现在从事海外创意策划的工作。他认为,目前内地对于新兴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自己能够学到的东西也很多,通过工作,自己现在可以接触到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人,视野也更加开阔。

据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今年6月公布的信息显示,2016年“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计划”最终共有2689人办理确认手续,确认(占报名人数)比例从去年的86%增加至86.3%。连同“港澳台联招”2278人报名、六校自主招生计划1809人报名,整体申请北上升学人数接近6800人。

 

134项原产澳门产品将零关税进入内地

 

日前从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局获悉,在《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今年71日起,享受零关税进入内地的澳门原产地货物将新增134项产品。

据了解,这些产品包括食品(蜂蜜、调味香料、加工水果、海产食品等)、清洁消毒品、印刷品、纺织品成衣、钟表、笔等。

一些由葡语国家提供原材料、在澳门加工的“原产澳门”产品也被列入了零关税货物清单中。业界认为,此举将积极推动葡语国家的农副产品在澳门进行加工生产,并通过享受《安排》零关税优惠开拓内地市场。长远来看,此举将拓宽澳门制造业的发展并吸引外地企业来澳门发展。

据了解,内地与澳门每年就新增享受零关税货物原产地标准进行两次磋商。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局的数据显示,《安排》货物贸易零关税优惠措施自2004年实施至今,澳门享受零关税优惠的产品达1458项,向内地出口的货物累计达7.07亿澳门元,豁免税款共5343万澳门元。

版权所有:48-365365 技术支持:珠海市信息化办公室
地址:珠海市机关大院一号楼四楼 邮编:519000 粤ICP备10205805